查看原文
其他

一篇讲述这样干部的文章获奖,有何不可呢?

王石川 澎湃新闻评论 2023-02-28
   

       于志明的“好干部”形象不是人为塑造的,而是鞠躬尽瘁干出来的。


“禹城文学”官微 图


 |  王石川


9月18日,山东德州市作协发布“廉洁文化主题文学作品征文获奖名单”,散文《我的县长父亲》获得一等奖。因该文标题撞梗电影《夏洛特烦恼》中“我的区长父亲”而受到嘲讽和质疑。相关话题冲上热搜后,德州作协删除了获奖信息。随后,德州市文联工作人员表示,该征文活动评选肯定合规。


应该说,仅看标题便发布皮相之见,是轻佻的,也是不负责任的。但凡仔细读了《我的县长父亲》一文,都不免心生敬意。作者于忠东娓娓道来,深情款款,朴实无华的言辞中,对父亲有敬意,有追思,有理解,令人动容。


根据相关资料介绍,于志明(1929年-1988年),1943年投身革命,1948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,曾任山东省德州市禹城县委副书记、县长,去世后留下工作日记129本。文章呈现出的“我的县长父亲”于志明,是一位立体的、充满细节的优秀干部形象。


这种优秀,不只是体现在“为官一任,造福一方”,还体现在有血有肉、有情有义。比如家里穷得揭不开锅,腿肿得一按一个坑,却因为对烈士任荣贵的承诺,连续两年汇钱给其表舅。再比如,看到落水少年被救后气息奄奄,忙将大衣脱下给她换上,并快速送至医生家。这样的干部形象,让人看到了人性之光和感受到了人情味。


于志明是一位好干部,还体现在清廉。比如,他不利用权力为家人谋私,无论大儿媳想接班,还是儿子拥有可能进事业单位的机会,于志明都没有以权徇私。这种不近人情的“一根筋”,让人肃然起敬。


当然,更值得称道的是,于志明坚持实事求是、反对浮夸,带领民众治碱,改变当地“春天白茫茫,夏天水汪汪,年年白忙活,只为播种不打粮”的状况。这种主动作为、敢作为的精神,更让人感佩,油然想到那句话:“绿我涓滴,会它千顷澄碧。”


于此种种而言,《我的县长父亲》获奖,是正常的,也是正当的,顺乎人心。这个征文活动,旨在推动当地廉洁文化建设,“主题作品创作以正风肃纪反腐、弘扬廉洁文化、讴歌本土先模人物和事迹为主要内容”。从文章内容看,《我的县长父亲》确实符合要求,能够获得一等奖,也是众望所归。


我们支持《我的县长父亲》获奖,更希望更多的人走近于志明,了解他的感人事迹。正如有网友所称:“这篇文章情真意切,通过细腻的笔触,回忆老一辈人的情怀与奉献,让我们看到了老一辈的优良作风。”无数网友由衷地向于志明致敬,正在于他的的确确展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,让人真切觉得这就是好干部的样子。


也许在一些人看来,作为女儿的于忠东回忆父亲,或有溢美之嫌。但是,于志明在当地确有好的政声。


8月3日,公众号“山东省禹城市政协”就曾介绍过于志明:“翻开于志明一本本的工作日志,从麦田串种棉花到帮助村民抬粪施肥;从抗旱防涝到和农民一起生产自救;从深入基层调查困难群众的生活情况到改造盐碱涝洼地……我们仿佛看到了那一代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砥砺前行的过程,看到了他作为一名老共产党员的初心。”


这也说明,于志明的“好干部”形象不是人为塑造的,而是鞠躬尽瘁干出来的。“政声人去后,民意闲谈中”,无论时代如何变化,心中有党、心中有民、心中有责、心中有戒的干部,都值得礼赞和尊崇。一篇讲述这样干部的文章获奖,有何不可呢?


附:《我的县长父亲》原文



编辑|王磊

排版|甘琼芳

澎湃评论独家稿件,未经授权不得转载

推荐阅读


点击下方名片,关注我们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